第三次闯关IPO,又一智驾公司递表港交所

小微 发布于 2024年04月02日 阅读(61167)

转战港交所,纵目科技又一次向IPO发起了冲刺。

第三次闯关IPO,又一智驾公司递表港交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 28 日,纵目科技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根据招股书,纵目科技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新一代Drop'nGo平台、行泊一体解决方案、能源服务机器人,以及智慧驾驶系统和能源服务机器人生产基地的建设。

自2013成立,历经十年发展,纵目科技已跻身国内自动驾驶赛道主要参与者之一。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 日,纵目科技已在16家车企的50款车型上量产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其中在自动泊车APA领域,据配置数据显示,2023年纵目科技装机量累计达20万套,对应市场份额为5.7%,在国内Top10榜单中排名第5,前四名分别是博世、法雷奥、理想和TTE(同致电子)。今年1-2月,纵目科技APA累计实现装车量29,570套,在TOP10中排名第七,略有下滑。

不过,尽管纵目科技的智驾解决方案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由于前期的高研发投入、销售成本以及投入等,目前整体仍面临大幅亏损,近三年累计亏损13.75亿元。

需要指出,这并非纵目科技首次闯关IPO。早在2017年,纵目科技就曾短暂地在新三板挂牌11个月。2022年11月,纵目科技再次向科创板发起冲刺,同样未能成功。那么,此次转战港交所,纵目会迎来不一样的开局吗?

依旧亏损,但毛利已经转正

在自动驾驶领域,纵目科技应该属于国内最早一批布局的创企。

但这种先发优势,并没有给纵目带来可观的回报。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1-2023年,纵目科技分别实现营收2.25亿元、4.69亿元和4.9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8.7%。

从构成来看,纵目科技的营收主要来自两部分:第一,销售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域控制器和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车规级传感器;第二,提供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服务。

图片来源:纵目科技招股书

具体来看,过去三年纵目科技来自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营收分别为2.06亿元、4.25亿元和4.58亿元,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服务近三年营收分别为1937万元、3341万元和3949万元。其中,域控产品营收分别为1.32亿元、2.12亿元和1.37亿元,车规级传感器营收分别为7399万元、2.13亿元和3.21亿元。

不过,伴随着营收的增长,纵目科技的亏损也在持续扩大。

2021-2023年,纵目科技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5.88亿元和5.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82亿元、4.77亿元和5.16亿元,三年净亏损合计超过了13亿元。

图片来源:纵目科技招股书

纵目科技指出,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公司智能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原材料及硬件元件采购产生了大量销售成本,另外智能驾驶本来就是典型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赛道,开展相关的技术研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021-2023年,纵目科技的销售成本分别为2.45亿元、4.86亿元和4.81亿元,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108.9%、103.5%和96.5%。其中2022年销售成本大幅提升,据悉主要是由于全球半导体短缺,导致芯片价格上涨,进而推高了整体销售成本。

同期,纵目科技的研发支出分别为2.72亿元、3.35亿元、3.68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0.9%、71.3%及73.9%,其中2021年纵目花在研发上的整体投入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总营收。截至2023年12 月31 日,纵目科技共拥有524 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8.2%。

不过好消息是,2023年,纵目科技的毛利已经转正。

图片来源:纵目科技招股书

2021-2023年,纵目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8.9%、-3.5%和3.5%,对应毛利分别为-2007万元、-1629万元和盈利1733万元。

图片来源:纵目科技招股书

分产品来看,毛利率最高的是自动驾驶相关研发服务,2021、2022年毛利率分别达到了42.7%和50.8%,不过2023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只有18.6%,纵目科技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项目复杂度提升,导致成本增加所致。

另外,车规级传感器去年毛利率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从2021年的9.1%下降到了2022年的-9.1%,并于2023年小幅回升至1.2%。据悉,这是因为前期鉴于雷达毛利率较低,纵目将雷达与其他传感器及域控制器进行了打包销售,而2023年的回升,则是由于摄像头销售额增加及摄像头产品的毛利率较雷达产品更高。

比较之下,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毛利率相对较稳定,近三年都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23年为11.7%,相较于2022年的14.4%,出现了小幅度下滑。

纵目表示,这是因为去年对域控产品价格进行了下调,毕竟去年车市价格战的激烈程度有目共睹。另外则是公司仍在消耗存货中以高价采购的芯片,无法充分通过现行较低市价获取收益。

而伴随着量产规模的持续扩大,纵目科技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产能建设。截至2023 年12 月31 日,纵目已经在福建厦门和浙江湖州建立两个生产基地。目前正于浙江东阳建立第三家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生产。

瞄准无线充电,打造新增长点

在自动驾驶赛道,很多企业都有一个“L4梦”。对于较早一批入局的纵目,尤其如此。

在招股书中,纵目科技将公司的使命就描述为“成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者,引领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部署”。

在纵目看来,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将是下一个行业基准,而算法、SoC、传感器和高精地图的进步,以及不断变化的监管格局,是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被广泛接受并实现商业化的主要驱动力。

事实上,纵目科技很早就对L4级别的高阶自动驾驶展开了布局,不过初期主要聚焦在泊车场景,以及围绕智能泊车,构建自主泊车商业闭环,涉及无线充电、智慧城市等。

今年,纵目的“L4梦”有了新的着力点——L4自动驾驶能源服务机器人

蚕丛机器人闪电宝FlashBot;图片来源:纵目科技

2024年1月18日,纵目科技、蚕丛机器人创始人、CEO唐锐宣布纵目科技全新子公司——蚕丛机器人正式问世,并推出其新产品——低速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与此同时,蚕丛机器人与电管家集团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法国恒通集团、法国光芒公司分别线上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

据了解,FlashBot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结合了机器人控制与物联网技术,由云调度算法控制,能准确将FlashBot导航到目的地,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提供智能充电服务。此前,已经在上海张江某产业园区进行试营业,并于2023年12月带来12000元净收益。

在纵目科技看来,目前传统充电及储能解决方案不仅在广泛部署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挑战,比如安装前期成本高,还面临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与基础设施可用性不匹配,尤其传统静态基础充电设施往往会出现高峰期容量不足,而非高峰期资源闲置的情况,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另外还有使用率不固定,导致投资回报率低、 投资回收期长。

“如果我们把自动驾驶的智能移动性和储能电池相结合,就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来匹配这种分布式能源的需求和供给,从而提供更便捷的能源交换,实现资产的高效利用。”唐锐表示。这正是纵目科技成立蚕丛机器人的初衷。

据相关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约为2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347 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73.1%。

其实在蚕丛机器人成立前,纵目科技已经布局了相关的能源服务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以及相关产品。据招股书披露数据,2021-2023年,纵目科技来自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及配件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9万元、1135.7万元和43.7万元。

如今,伴随着纵目成立蚕丛机器人,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在智能移动能源解决方案方面的投入。不过正如纵目在招股书中所说,由于该服务目前仍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想要通过这项业务打造新的增长点,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

上市一波三折

对于自动驾驶创企而言,闯关IPO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真正论起其中的曲折与艰辛,恐怕没有比纵目感受更深的了。

在公司创立的第5个年头,纵目科技就曾挂牌新三板,于2017年1月19日获准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NEEQ)上市,股票代码为870816,2017年2月21日正式开始于NEEQ进行交易。

但这次挂牌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2017年12月,纵目科技提交终止股票挂牌的申请,于当月11日完成终止挂牌。纵目科技称,此次退市是出于当时的业务战略以及合规成本考虑,调整了未来发展战略。

5年后,纵目科技再度冲刺上市,于2022 年11 月申请科创板上市。但这次同样没能成功登板,最终于2023年9月27日宣布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第二次闯关IPO“折戟”。

在前次科创板IPO终止后,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考虑到目前的行业状况,纵目科技大概率还将谋求上市,但可能会转向以港股、美股为代表的境外资本市场。

这背后,很大一个考量因素是,过去几年港交所一直在持续放宽科技公司的IPO门槛。比如去年3月31日,港交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18C章正式生效,其中在IPO市值要求方面,就将未商业化公司市值由不低于150亿港元降至10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由80亿港元降至60亿港元。

如果按照这一要求,纵目科技显然符合条件。根据招股书披露数据,自2015年11月完成A轮融资,过去9年里纵目科技先后完成了9次融资,累计获得认购金额达22.47亿元。按最后一笔E轮融资93.56元/股的认购价计算,纵目科技最新估值约为90亿元,明显高于港交所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纵目科技的最新股权架构中,湖北小米持有纵目科技455.7317万股,持股比例为4.73%,为纵目科技第五大股东。如果此次纵目科技港交所IPO闯关成功,意味着继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之后,小米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将收获一个新的IPO。